适才看到Apache 一些設定技巧,有一个较有用的东东也就记下来,免的失忆。
ErrorLog "|Q:\AppServ\Apache\bin\rotatelogs.exe logs/%y-%m-%d.error.log 86400 480″ 86400 是指每 86400 ( 一天的秒數 ) , 480 指 GMT + 8 ( 以分鐘計 , GMT -1 下 -60 ) .這樣 Apache 就會自動在該換日時換一個檔案名稱 ,如果你也是用 Apache 架站 ,可以試看看這個指令 .
适才看到Apache 一些設定技巧,有一个较有用的东东也就记下来,免的失忆。
ErrorLog "|Q:\AppServ\Apache\bin\rotatelogs.exe logs/%y-%m-%d.error.log 86400 480″ 86400 是指每 86400 ( 一天的秒數 ) , 480 指 GMT + 8 ( 以分鐘計 , GMT -1 下 -60 ) .這樣 Apache 就會自動在該換日時換一個檔案名稱 ,如果你也是用 Apache 架站 ,可以試看看這個指令 .
在FreeBSD下,csh默認的提示行是#,是不是東西太少了?我們一般習慣這樣root@Gawain[~]#
怎樣呢??
在/etc/profile或是~/.profile中加入PS1='\u@\h[\w]\$'
就會變成習慣的哪樣了。
\u
顯示使用者帳號\h
顯示系統的hostname(機器名)\w
完整路徑\$
以#表示root,以$表示一般使用者設定完了要 重新登錄方能生效,只要source ~/.cshrc
一下就好。